19130672971

028-62568195

从能说短句到妙语连珠--让孩子句子更丰富、表达更清晰

发布时间:2025-06-20

“我家孩子会说话了,但讲故事总是语无伦次,要么句子太短,要么前后对不上。”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扰:孩子虽然已经能说完整句子,但讲起事情来,却让人听得一头雾水。比如“他去那边了,然后他把它拿起来,后来又那个……”——谁是“他”?什么是“它”?为什么这么做?听得一头雾水……

 

这并不是孩子“记性差”或“逻辑差”,而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处于“从句子到段落”的过渡阶段。

 

本篇文章,我们将带你了解孩子表达力升级的第一步——从简单句走向清晰、有逻辑的复合句

 

 

让句子“长”起来:

连接词 + 修饰语 + 从句训练

 

孩子刚学会说句子时,往往是最基础的主谓结构:“小狗跑了”“我吃饭”。但要想讲出连贯的内容,就需要他们掌握串联句子的技巧。

 

 

 常用连接词训练:

  • 时间顺序类:“然后、接着、最后”

  • 逻辑类:“因为、所以、但是、如果……就……”

 

例子:

  • 简单句:小兔子肚子饿了。

  • 扩展后:因为小兔子肚子饿了,所以它去找胡萝卜吃。

 

 

 加入修饰词汇:

在讲物品/动作时加上颜色、大小、速度、情绪等信息。形容词、副词能让句子更生动。

 

例子:

  • 原句:猫跳走了。

  • 扩展后:那只灰色的小猫轻轻地跳出了窗户。

 

 

 从句启蒙:

即使孩子还不能掌握复杂语法,也能尝试“谁+做什么+什么时候/为什么”的句子结构。

 

练习方法:

  • 在共读绘本时适当提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这样做?”

  • 家长多使用复合句式给孩子输入:“我们出门晚了,因为刚才下雨了。”“如果你吃完饭了,我们就可以去公园。”

 

 

指代清晰:

教孩子说“谁做了什么”

 

孩子在讲故事时经常会用“他”“她”“它”,但并不清楚听者是否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谁。

 

常见问题:

然后他拿了他的玩具。”(谁拿的?谁的玩具?)

“它走过来了。”(“它”是谁?是动物、玩具还是人?)

 

目标:让孩子在故事中使用“角色名称 + 代词交替”叙述。

 

示例对照:

  • 不清晰:他跑了,然后他拿了它。

  • 清晰版:小狗跑了过去,拿起了骨头

 

绘本练习建议:

  • 讲故事时,刻意保持角色一致性:“小熊走了过去,然后小熊/它看见了一棵树……”

  • 玩“指谁游戏”:家长问:“要出门”?孩子回答:“小熊要出门”。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没错,穿红衣服的小熊要出门”。

  • 制作“角色贴纸”,每次讲故事贴在说的人物上,帮助理解代词归属。

 

说出“为什么”:

训练因果与顺承表达

 

一个故事要好听,不能只是“发生了什么”,还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孩子理解并说出:

  • 起因和结果:因为……所以……

  • 条件和假设:如果……就……

  • 例外和转折:虽然……但是……

 

例子:

  • 原句:他回家了。

  • 拓展句:因为天黑了,所以他赶快回家。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 “你觉得他为什么哭了?”

  •  “如果他带了伞,结果会不会不同?”

  • “虽然下雨了,小猪还是去上学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常见练习活动:

 

  • 看图片找“因果”

一张小朋友摔倒的图片 → “发生了什么?”“你觉得他为什么会摔?”

 

  • 说错故意让孩子纠正

家长说:“他拿了雨伞,所以淋湿了。”

孩子可能会说:“不对!拿了伞就不会淋湿。”

 

家庭实操:

生活对话也能练表达

 

家庭对话和亲子活动是孩子语言训练最天然、最有效的场所。以下整合前文提到的三类方法,帮助你在生活中“顺手练表达”:

 

 

 连接词+顺承逻辑

场景:出门、做饭、整理玩具

 

示例: “我们先穿鞋,然后去公园。” “因为你吃得很快,所以现在肚子有点不舒服。” “如果你吃完饭了,我们就来讲一个故事。”

 

 角色指代练习

场景:阅读图画书、讲故事、角色扮演

 

示例: “小熊说了什么?那‘他’是谁?” “她是妈妈,‘她’刚才去干嘛了?” 使用人物名称+代词交替:“小兔子跳走了,跑进了树林里。”

 

句子扩展与修饰词

场景:复述故事、看图片、回顾一天发生的事

 

示例: “你今天吃了什么?”→“我吃了一个热热的、甜甜的小蛋糕。” “谁在玩?”→“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在玩。”

 

综合小游戏推荐:

  • 图卡讲故事:抽三张图片,按顺序讲出含连接词的完整故事

  • 错乱句排序:把3句打乱,引导孩子排序并讲理由

  • 我来说你来改:家长说一句不清楚的话(如“他拿了它”),让孩子来补全成清楚的句子

 

 

常见误区提醒

“孩子能说完整句子,就会讲故事了。” → 

不一定,句子是表达的“原材料”,但讲故事还需要结构、逻辑和角色清晰。

 

“讲故事就是背下来。” → 

背诵≠表达。孩子需要理解并复述,甚至自由组合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纠正语法错误比内容更重要。” → 

儿童语言发展重在“表达意图”,语法可以逐渐内化,先鼓励表达完整和清楚。

 

 

当孩子能说句子时,我们不要止步于“他说话了”,而是要引导他“说得更清楚、更连贯”。

 

通过连接词、修饰语、代词清晰和因果关系的训练,孩子就能慢慢将“一句话”变成“有内容的一段话”。接下来将进入语言表达的“进阶阶段”——不仅要说清一件事,还要有顺序、有情感、有主题地讲一段话——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带你走进孩子讲故事能力的进阶篇——如何从“说出发生了什么”,迈向“讲一个有起承转合的故事”,甚至“自己创作故事”。


师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