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残疾预防,关爱生命健康
发布时间:2022-08-27
加强孕前检查,尤其是听力损失或听力损失家庭史的夫妇,或曾生育过听力损失患儿的夫妇,应尽量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及相关检测,可减少遗传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孕前进行基因检测可了解孕期宝宝是否患有听力障碍或携带听力损失基因。
孕早期预防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巨细胞等病毒感染,避免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孕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因素,加强孕妇保健是减少先天性非遗传性听力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普通病房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内转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全面听力评估。
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有的地域在新生儿出生后3天,采足跟血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无论听力筛查是否通过,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均应到门诊接受遗传咨询。
需要注意的是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筛查通过了仍要关注宝宝听力的敏感性变化,及时发现迟发性听力下降。
出生后进入过新生儿高危病房治疗的,如早产、超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细菌性脑膜炎、黄疸等;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家族遗传史;母亲怀孕期间有病毒感染史的(如风疹、巨细胞病毒、孢疹);怀孕期间使用过耳毒性药物等。
不要太过焦虑,因为在母体内羊水、胎脂、胎粪会阻塞宝宝的耳朵,因此检查设备就记录不到来自耳蜗的信号,要看复筛通过情况。另外,早产的宝宝神经发育还不完善,而幼儿听力诊断时用的设备都是通过记录神经信号来反映实际听力的,中心这就可能带来结果的偏差,因此早产宝宝或者发育迟缓的宝宝在听力诊断为轻度至中度时还需要密切观察后续是否会好转。
儿童时期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语言发育迟缓,还会影响智力发育,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而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较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儿童听力损失非常重要。
此外引起儿童听力损失的原因还很多,因此做好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儿童听力损失的发生:
定期进行儿童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听力损失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6岁,其中6、12、24和36个月龄为重点年龄。
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症状,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最好尽快到医院检查听力:耳鸣可伴随听力下降出现,若孩子主诉“耳朵嗡嗡响”,家长应予以重视,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有关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以及在成都的救助政策,有需要咨询了解的家长或个人也可以来成都市爱幼儿童关爱中心咨询哦,我们会给予最专业的帮助和解答。